主办单位:虞城县文明办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当前的位置:虞城文明网 > 魅力虞城 > 浏览内容魅力虞城
虞城县开展百场“寻找村宝”文艺活动 “送”文化跃升为“种”文化“创”文化
责任编辑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25日

虞城县开展百场“寻找村宝”文艺活动
“送”文化跃升为“种”文化“创”文化


    本报讯(记者李燕通讯员刘建谠谢卫勋)“没想到俺村这些媳妇的广场舞跳这么好,现在她们可是俺村的‘宝贝’!”日前,虞城县利民镇南关村村民张大伟观看村里的“寻找村宝”公益文化演出时高兴地说。

    近日,虞城县百名文化志愿者走进南关村,进行“寻找村宝”公益文化活动演出,县里村里都有节目,演出现场高潮迭起,台下近千名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去年以来,虞城县开展百场“寻找村宝”活动,通过推荐“村宝”、展示“村宝”、宣传“村宝”和赛出“村宝”,深入挖掘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,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,为新时代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同时,将全县各文化志愿者团队、书画志愿者服务队等文艺骨干聚集起来,推进“寻找村宝”公益活动,激活了一支支文化队伍,反映出新时代农村风貌和农民风采,全县“村宝”在“寻找村宝”活动中“遍地开花”。

    “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,我们把挖掘‘村宝’、培养‘村宝’,作为拉动乡村振兴的‘头马’。‘村宝’带动很多村民通过杂技脱贫致富了。”在乔集乡刘楼村“寻找村宝”现场,乡党委书记王琪说,该村多年前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“杂技村”,但因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使得杂技技艺面临失传危机。“寻找村宝”活动开展以来,许多杂技专业人才被当作“村宝”不断发掘出来,加上该乡的大力支持,目前,该村近70%的人从事杂技旅游及相关产业,村里培育了9个杂技大团体、25个杂技演出小队、100多户杂技专业户,每年演出1000多场次,服务群众40多万人次,连续举办了4届杂技艺术节,被命名为“河南省特色文化村”。

    该县还把“送”文化上升为“种”文化和“创”文化,以“寻找村宝”为契机,选拔出一批有文化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、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文化志愿者,组成25个艺术支援小组,到全县25个乡镇帮助“寻找村宝”的策划、编排,举办新时代广场舞、军乐队、腰鼓、秧歌、盘鼓、摄影、书法等艺术门类培训200多场次,培育基层文化人才3000多名。

    “我以前在江苏一带演出,这次能作为‘村宝’为乡亲们演出,心里很高兴,以后,我准备把生意带回老家来。”在芒种桥乡党洼村“寻找村宝”现场,33岁的党洼村村民刘波一曲唱罢,就被一帮村妇村娃围住,要学习唱歌技巧。

    “寻找村宝”以来,该县在25个乡镇的相继活动中,已招募文化志愿者服务人员5000多人,开展“寻找村宝”大型公益活动45场,选出“村宝”120余名,选拔出省级“村宝”2名、市级“村宝”6名、县级“村宝”150名,许多“村妈村爸”、村能人、文化骨干在村级、乡级舞台一展英姿,助推乡村文化振兴。(《河南日报》农村版2020年11月19日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主题活动

更多>>

地址:河南省虞城县嵩山路县委院内 电话:0370-4607888 邮箱:ycxwmb@126.com

虞城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